作者简介:刘泰星,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讲师;尹志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文献来源:《中国农村经济》2024年第9期
摘要:中国农村家庭经济风险复杂多变,财务脆弱问题明显,农村家庭具有强烈的风险防范动机。本文利用2015年、2017年和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分类型看,劳动力流动可以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商业人寿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程度,并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各类商业保险的参保金额;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收入增长与财富效应,满足了农村家庭为应对健康风险、养老风险、收入风险等不确定性而购买保险的资金需求,从而促进其商业保险参与;进一步研究发现,亲缘关系网络的强化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善能够有效弱化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本文研究为全面认识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对更好防范和化解农村家庭风险、提高农村家庭财务韧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商业保险参与 风险防范动机 亲缘关系网络 公共服务质量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价值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农村劳动力流动隐性壁垒的逐步放松,使亿万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保障了农民最基本的平等发展权利,在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极大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计和财务状况。由于风险冲击时有发生而农村家庭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家庭财务状况的改善可能会强化农村家庭的风险管理动机,使农村家庭更好地熨平风险和抵抗不确定性的冲击。保险是家庭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社会保险提供的是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保参与以新农合、新农保为主,这些保险的参保要求较低且保障标准较低。虽然商业保险保障标准较高,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风险防范需求,但是通常需要相关主体具备一定的收入或财富水平。本文认为,作为改善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的重要渠道,劳动力流动可能会对商业保险参与产生重要影响。梳理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对此问题存在不同观点,且对于影响机制的探讨均较为薄弱。
商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具有社会保险难以达到的保障标准,能够为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保障需求提供有益补充。近五年来,由中国原银保监会牵头或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旨在将商业保险发展成为国民保障体系的关键支柱,从而构筑起多层次的民生保障网。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保险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悬殊。2022年,中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至4.7万亿元,较2010年的1.45万亿元有明显提高。但是,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仅分别为3326元和3.88%,与美国同期的5981美元和7.82%相比,差距明显。此外,中国城乡间商业保险参与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农村家庭参保比例保持上升态势。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21年数据进行的测算表明,城镇家庭商业保险参保比例高于农村家庭,而农村家庭参保比例稳步提升,已由2015年的8.69%增长至2021年的13.04%。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劳动力流动角度切入,系统分析和研究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决策。这对进一步拓宽商业保险市场、提升商业保险服务效率、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和边际贡献
本文借助2015年、2017年和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并基于“参保能力”和“参保意愿”两个角度对影响机制进行检验。此外,本文也考察了正式或非正式的保障机制对农村家庭风险防范动机的影响。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与仅有的几篇探讨劳动力流动对商业保险参与影响的文献相比,本文基于风险防范动机,将参保意愿和参保能力相结合展开系统研究,为理解劳动力流动影响商业保险参与的效应和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解释;另一方面,本文也为公共服务保障和亲缘关系网络等正式或非正式的保障性安排在降低农村家庭风险防范动机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
三、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商业人寿保险参与和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商业保险参保金额以及商业人寿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参保金额均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收入增长和财富效应,能够满足农村家庭为防范风险而购买保险的资金需求,从而促进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第四,亲缘关系网络和公共服务保障对削弱农村家庭风险防范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上述发现,本文归纳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二)政策建议
首先,应适当降低面向农村居民的保险产品的费率,鼓励商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具有比社会保险更高的参保门槛和保障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居民的参保能力。尽管农民工家庭的收入有一定改善,但他们仍然可能会因为资金约束问题而放弃购买商业保险。针对农村家庭面临的资金约束问题,政府可以考虑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引导保险机构降低费率,使商业保险在让利农民的同时提升业务普及率,全面推动农村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应大力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并持续优化面向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产品,吸引农村居民购买商业保险。
其次,应引导亲缘关系网络这一非正式制度嵌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亲缘关系网络在促进风险共担中的作用。正式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非正式制度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应积极发挥非正式制度的有益价值,推动建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包容性制度体系。同时,政府也应注意农村人口外流、农村人口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对非正式制度发挥有益价值所形成的削弱作用。从长远看,政府仍应大力推动市场化保障机制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家庭风险防范手段的多样化和市场化程度。
最后,应大力优化和完善面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家庭在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农民工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决策表明农村家庭具有强烈的风险防范需求,这些风险包括健康风险、养老风险和收入波动风险等。政府未来应逐步从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向提高社会保障的深度转变,在健康护理产业、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建设、就业创业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的深度,不断降低农村家庭的经济风险。
四、研究、写作、投稿、修改过程和心得体会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商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相比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能够为投保人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保障方案,涵盖的险种更多,理赔额度也通常更高,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保障内容和保障标准。尽管我国农村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保率低于城镇家庭,但近些年呈现出稳定上升态势,这与传统印象中的农村居民收入低、风险防范能力薄弱下的“低参与”观点形成对比,这引发了我们对该现象的分析。本文尝试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进行解释。从文献研究进展来看,对两者关系展开探讨的文献颇少,且观点存在显著差异。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严谨的分析和论证对相关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投稿过程中,本文收到了审稿专家多轮严谨和专业的反馈,专家们对论文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使本研究框架和内容越来越完整、丰富。在文章校对阶段,编辑部责编老师在用词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论文结构的科学性等方面给予了多次指导,在此对审稿专家和责编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期待本文能够为同仁们进一步思考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探讨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问题提供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