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郭进,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实融合、产人城融合发展;杨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海明,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阳苏银村镇银行纪委书记、副行长。
文献来源:《中国农村经济》2024年第5期。
摘要:中国农业发展既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的短板,也面临金融支持不充分的约束。在这一背景下,促进科技和金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结合,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科技金融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地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推动了试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在政策实施后的较长时期内,这一效应持续存在并不断放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深化程度较低和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试点地区表现得更强,且受政策实施强度和地理区位的影响,对中心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锦上添花”效应小于对非中心城市的“雪中送炭”效应。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等渠道,对“三农”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构筑起政策多点生效、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最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科技金融;农业生产效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农业现代化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价值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处于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面临的科技短板与融资障碍未有效改善,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机衔接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将成为中国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以及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但农业生产领域往往面临着比二三产业更为严峻的融资约束。鉴于此,中国在2011年和2016年启动了两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以下简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在农业生产领域,《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加强与农村金融系统的合作,创新适应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特点的科技金融服务方式”。科技与金融相结合被赋予破解农业生产过程中“融资不畅、科技不强”发展难题的功能,且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都存在较强的正溢出效应,两者耦合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然而,在传统研究框架下,科技和金融常被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针对农业生产面临的技术偏弱和融资约束问题,相关文献多从改善融资环境或加强科技创新的某个单一视角展开研究,缺乏对二者协同效应的考察。另一方面,作为以金融为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二三产业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该政策对农村、农业的影响却鲜有文献涉及。综上所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仍有待科学地评估和检验,其作用的机制和影响的异质性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主要内容和边际贡献
本文采用2006-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科技金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政策效应展开评估。在此基础上,依次对标“三农”工作的主体,从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农民)、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农村)等角度,检验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异质性效应。最后,本文结合相关结论,为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对于既有文献,本文的边际贡献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研究观点上,本文认为单一维度的科技政策或金融政策存在短板,强调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选取“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三类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进行政策评估,评估结果验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更加清晰地展示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重要性。第二,在研究视角上,以往文献主要立足于城市和二三产业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以农村和农业为切入点,评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对标“三农”工作主体,检验了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发挥助农效应的作用渠道,在科技金融与农业生产之间建立了纽带,丰富了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
三、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相对于非试点地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推动了试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在政策实施后的较长时期内,这一政策效应持续存在并不断放大。第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深化程度较低和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试点地区表现得更强,且受地方政府政策实施强度的影响,对中心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锦上添花”效应小于对非中心城市的“雪中送炭”效应。第三,在作用渠道方面,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有利于推进试点城市的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对“三农”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政策多点生效、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
本文研究为全面推广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推进和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发展举措 ,以科技金融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了政策建议。
第一,推动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与农业农村部的合作,针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短板和金融支撑不足等问题,制定专项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建议相关部门结合中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立足农业规模经营受限、土地碎片化问题突出、抗风险能力较差、智慧农业推广程度不高、人力资本约束较强等问题,从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角度设计政策激励方案,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同时完善监管、激励等配套措施与法律法规保障。
第二,加强对试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推动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由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范围。一是要及时对这些试点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优化和创新适应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特点的科技金融服务方式。二是要推动效果好、可复制的举措向其他地区推广,各地区也要注重结合本地农情精准施策。针对农业生产领域的一些突出和共性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召集科技金融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相关代表一起研讨解决方案,尤其要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深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农业大区的政策支持。
第三,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加速推动科技金融在“三农”工作各方面的渗透。一是要针对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定不同的科技金融激励措施;二是要发挥科技金融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引导和培育功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要丰富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菜单”,加大科技金融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新业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研究、写作、投稿、修改过程和心得体会
本文从框架构思到成稿见刊历时两年,其间收获了两位外审专家两轮建设性修改意见。在论文最后的编辑和校对阶段,编辑部和我们进行了多轮沟通并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善作不善改,论文得以见刊,我们由衷感谢外审专家和编辑部的付出,整个写作和投稿过程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