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COUNTY DEVELOPMENT RESEARCH
彭凌志、赵敏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来自中国1873县域的证据

作者简介:彭凌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敏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文献来源:《中国农村经济》2024年第2期。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对激活农村各类集体生产要素潜能,实现城乡要素有效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013-2020 年中国1873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激发地区发展动能,对县域一二三产业发展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第二,在集体资产已经积累比较多的东部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整体上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第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国家对贫困县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大,贫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比非贫困县更加明显。第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聚水平提升,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域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价值

实现县域的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不断优化农村要素配置,包括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农民利用自身资金积累和土地发展高效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积累和资金发展乡村工业等。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长期以来存在归属不明、权责不清、管理僵化等问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不高,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正式拉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通过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达到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结构、激活农村集体资源要素、激发发展动力等目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将迎来新局面,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梳理已有文献可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效应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其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效应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已有研究大多从微观视角、理论层面或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尚少有在县域层面开展的整体性实证研究,且鲜有文献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以县域为单位推进的,分析其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对于评估改革的整体效应和评价改革工作的成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和边际贡献

本文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整体经济以及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产生了何种影响?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何种路径对县域经济产生影响?在不同现实条件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有何差别?

在研究假说部分,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文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以下假说:

H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促进效应。

H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县域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H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两条路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要素流动、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的视角,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考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第二,以全国1873个县(市、区)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比较完整的县级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弥补现有文献从省级层面论证存在的不够精准、案例研究存在的系统性不够等不足。第三,在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动态效应,进一步考察了该项改革对县域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深化和细化对改革效应的评估。


三、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县域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和县域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第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集体资产积累较多的东部地区,改革的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脱贫攻坚战期间,贫困县农村集体经济获得的指导和扶持较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效应比非贫困县更为明显。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一二三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应,其中对二三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第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和提升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助推县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本文研究的主要的启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不断巩固改革成果,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研究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有显著推动效应。今后要赋予集体资产更加完整的权能,对集体产权的流转范围进行更广泛的探索,加速推动农村集体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一步畅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由于不同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持续释放改革对东部地区、城市郊区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扶贫资产积累较多的脱贫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同时,中西部地区要立足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吸收东部地区的改革经验和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改革促进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力度。

第二,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找准发展路径,建立健全资产资源价值实现机制。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资源和组织动员能力方面的优势是独特的,在经营性资产、资金、生态资源、文化等方面也有优势,发展潜力很大,但具体到每个组织情况又非常复杂。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因村谋划、因村施策,加强引导和指导,用好国家在推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仅要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等农业领域稳步发展,也要在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物业、劳务、资源资金入股企业等方面做好文章。

第三,以放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素配置为抓手,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快速增收都与放活要素和放宽限制有关,非粮农业发展、农民工就业、乡镇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都与放活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配置紧密相关。在严格保护农民权益、让农民获得实惠、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放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是给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关键。目前,中国县域经济依然存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不足以及要素配置自由度不高等问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重要的突破口。要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能,促进土地、资金、生态、文化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增强县域经济的产业融合度和要素整合度,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