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COUNTY DEVELOPMENT RESEARCH
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

image.png

[中国]张厚安、徐勇、项继权 等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一、作者简介

张厚安,男,1928年元月出生,湖北省汉川市人,汉族。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顾问、政治学教授,湖北省基层政权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湖北省政策研究会顾问。张厚安教授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理论教学和研究,是"文革"后全国最先致力于政治学学科重建的少数学者之一。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专注于中国"三农"研究,被誉为"走向乡土大地的学者"。他主持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三个国家规划社科重点项目。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学部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原会长。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荆楚社科名家等荣誉称号。曾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解。

项继权(1962年3月-2023年5月27日),男,汉族,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项继权生前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3年5月27日14时50分,项继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去世,享年61岁。 

 

二、作品简介

在我国农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于1983年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1987年试行村民自治以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实际上也从农村基层拉开了序幕。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伴随农村经济、政治体制变革的进程,近10多年来在“理论务农”的思想引导下,经过艰苦努力,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一书,是对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分别选择的6个“典型村”和16个“对照村”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深入调查、研究、比较后写成的。

 

三、全书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三、方法与局限

上篇 总体分析与比较

村级治理:背景、过程与模式

一、非均衡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村治变迁的制度沿革

三、公共管理机构:组织、功能与结构

四、领导人的产生及领导权威的获取

五、村级治理的目标模式与公共职能

六、村级治理行为:规则、决策与实施

七、村民的公共参与及效能

八、乡村关系重构与互动过程

九、不同的村治模式及影响因素

十、村治模式的绩效、转换与村治走向良政

中篇 重点调查村

村民自治架构下的公共权力变迁——湖南省白鹤村村治调查

一、白鹤村:村民自治第一村

二、村治的遗产与模式的转换

三、公共领导的产生

四、公共权力体系的结构与权限

五、公共权力的运作规范与过程

六、自治体系中村民的角色和态度

七、村民自治中的国家进入

一个“规范化管理”的典型村——山东省向高村村治调查

一、强制变迁中乡村的自主性

二、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权力结构

三、亦工亦农与工农分治

四、“碰头会”——日常决策中的民主

五、村民参与的制度规范

六、乡与村的互动和调适

七、“草根”制度的外源与内生

高度集体化与全权能人治理——河南省南街村村治调查

一、南街之路:乡村再集体化

二、能人的崛起与权威

三、“三位一体”的村治体制

四、村务决策:集中民主制

五、“外圆内方”的治村之道

六、动员式村民参与

七、南街村的评说

个私经济发达农村社区的能人治理——浙江省白坦一村村治调查

一、社区概况与个私经济的崛起

二、村治结构与个私经济的关联

三、领导人的产生及权威

四、治村规则与决策过程

五、决策执行与管理方式

六、村民参与对公共权力产生及运作的影响

七、“乡政”与“村治”的互动过程

八、个私经济背景下能人型村治的特点与趋向

脱贫致富与治理变迁——甘肃省方家泉村村治调查

一、自然与人文境况

二、脱贫致富的路径选择

三、制度变迁与支部治理

四、支部民主与书记权威

五、村务执行中的动员与强制

六、余论:经济贫困与政治贫困

贫困的陷阱:治理性贫困——四川省白石村村治调查

一、建制沿革与经济社会变迁

二、自然性贫困:环境与资源

三、单向组织结构及单轨型关系

四、领导人产生的组织安排

五、公共组织的政务型职能

六、村治路径的强行政性及手段的乡土性依赖

七、制度规范的单向表达及实践差距

八、村民的被动角色及低度参与

九、治理性贫困:村治的低效与乏力

十、总结与建议

下篇 一般调查村

能人主导的转变与民主自治的构建——广东省万丰、磉岗两村调查

一、两村的历史变迁概况

二、两村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

三、两村治理形式的共同性特点

四、村治形式转换的不同路径

五、总结与讨论

现代管理体系及对传统治理资源的汲取——贵州省董家堰村调查

一、公共权力组织结构与功能

二、领导人的产生及权威

三、决策与实施:公共权力运作过程

四、村民参与对公共权力的影响

五、村治与乡政的互动

六、村治模式的特点及对传统治理资源的汲取

自治制度导人后的村治规范化——四川省张金村调查

一、村政沿革与经济社会变迁

二、公共组织与村治规则的健全

三、领导人产生及公共决策的规范化

四、外力推动与内源发展的契合

同一贫困地区的不同村治类型及绩效——陕西省黄家峁、硬地梁两村调查

一、两村概况

二、村治资源:权力赋予与权力主体的产生

三、村治方式:权力结构与实际运作

四、村治类型:诸因素影响下的村治

五、对村治思考的几点结论

村治过程中的行政推动与自治成长——湖北省杨村调查

一、社区概况与村治体制变迁

二、强行政推动下的村治过程

三、村民自治成长:村委会选举与组民自治的凸现

四、“强行政、弱自治”的治理格局与村干部的理想角色

传统社会转换中的均势型村治——河南省汪堤村调查

一、村治权的取得:传继、反叛与合法化

二、乡村之间双向互动的萌生

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一体性与均势村治机制

四、村委会与村民间的中介性联系

五、均势型村治模式特点及转换

村公所架构下的村治——云南省芒赖村调查

一、发展变化中的少数民族村寨

二、村治结构:村公所、村委会与党支部

三、村务决策中的集中与民主

四、村治中的民族与宗教

五、结语:夹缝中的村民自治

村组干部的产生与权能——湖北省袁杨、姚周两村调查

一、村组干部的产生:行政影响与人缘关系

二、常规与非常规性村务决策

三、决策实施与日常工作:过程及绩效

村级治理的过程分析——江西省华村调查

一、村社区的经济资源和组织资源

二、村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

三、村治中的“管理真空”与“组织真空”

四、村治过程中的管理者与村民

两个蒙古嘎查的治理——内蒙古自治区荷叶花和巴彦他拉嘎查(村)调查

一、嘎查管理体制及其功能

二、嘎查领导人的产生与更迭

三、治理的非均衡性及其原因

家族文化背景下的村级治理——湖南省秀村调查

一、村级治理的家族文化背景

二、村治权力资源的配置:村级组织与村干部

三、公共权力运行:村治依据、公共职能及村民角色

四、村级治理的影响因素:国家权力与经济机制

五、讨论与结语

村治过程中的宗族、宗教和强人——江西省桥下村调查

一、自然与经济、社会状况

二、村社区的组织结构及制度安排

三、宗族的复兴及影响

四、社区宗教组织的构造及功能

五、村域强人的公共参与和影响

六、余论:村治中宗族、宗教和强人的权能限度

附录 本书作者有关农村村级治理研究课题的其他成果(1996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