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COUNTY DEVELOPMENT RESEARCH
顾海英、王常伟: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的共享发展思想、实践与展望

作者简介:顾海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常伟,上海财经大学三农研究院教授。

文献来源:《中国农村观察》2021年第4期。

摘要:共享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伴随着社会进步,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三农”实践始终贯穿着共享发展理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也为新发展阶段中国“三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展望未来,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际,中国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将不再有二元体制界定的“三农”问题,而只有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农村区域问题、农业产业问题和农民职业问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农”问题;共享发展;新发展阶段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共享发展的理念及升华

共享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所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尽管共享发展理念在2015年才被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成为中国发展所遵循的五大理念之一,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三农”发展实践中一直践行这一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从实践中来,又用于指导实践,并伴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升华。

首先,推进“三农”的共享发展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所决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建立一个让大多数人可以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推进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在推进“三农”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照顾最广大农民的利益。

其次,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解放农民、让农民共享革命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第三,推进“三农”的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955年毛泽东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在于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进一步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刻阐述。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要发展生产力,农业、农村必须发展;要实现共同富裕,农民必须富裕。可见,在“三农”实践中推进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四,结合“三农”实际是促进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升华的基本遵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经典原理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包含着对中国“三农”发展的认识与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升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明确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共享发展理念直面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别是“三农”的弱势地位问题,强调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思想理论体系中,“三农”都是重要的构成,而共享发展理念也成了“三农”发展的思想旨归,并伴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升华。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发展实践:共享发展的探索与推进

综观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三农”实践,共享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全过程。从产权制度体系共享、社会治理参与权共享、“三农”发展支持共享、福利与保障共享四个角度分析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共享发展的演进过程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三农”实践,很好地诠释了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与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

从全民共享看,一方面体现在制度层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确保全体农民都可获得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资格权;另一方面体现在扶贫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全体贫困农民实现脱贫,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追求与实践。

从全面共享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三农”发展过程中,不仅努力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还保障了农民的政治权利,使其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从共建共享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充分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农民成为参与主体与共享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当国家经济条件还比较有限时,中国共产党往往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民依靠自身发展满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在低水平上实现共享发展,如20世纪50年代允许农村兴办社队企业,改革开放后支持兴办乡镇企业等。然而,共享并不是一味地给予,也不是平均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三农”共享发展过程中也走过弯路,如计划经济时期过于强调结果的平均,忽视了个体积极性的调动,影响了产出效率,只能实现低水平的共享。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推进共建共享。

从渐进共享看,“三农”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中国“三农”的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步推进农民的共享发展水平,如从将农业作为重要税收源到取消农业税,再到加大对农业的补贴;从农村医疗、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到增加补助标准,再到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三农”发展领域的渐进共享。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共享发展的经验:共享发展道路的总结

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不断实践探索,为中国的“三农”发展找到了正确道路,推动“三农”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也为迈向第二个百年提供了宝贵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三农”共享发展的保障。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障“三农”的共享发展,才能照顾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打破长期存在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各种势力对农民的压迫,为农民实现农村自治权利提供组织保障;才能从根本上对中国农村产权体系予以重构,赋予农民越来越多的土地权能;才能在人多地少、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找到适合中国的农业发展之路、农村建设之路,推动全社会资源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构建覆盖最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获得普惠式的保障。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共享发展的保障。

其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发展是“三农”共享发展的方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积极探索并创新“三农”发展模式,探寻适合中国实际的“三农”高效共享发展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现实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近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在这样的基础上推进“三农”发展并不容易,且前无可鉴。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计划经济的低效共享发展摸索后,及时调整了共享发展路径,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现实,结合“三农”发展规律,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三农”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乡村振兴,以落实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三农”共享发展,并非平均主义,而是不断追求效率的共享发展,发展是基础,共享既是手段又是结果。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的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创新性实践,也是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创新性实践。

再次,从全局视角审视与支持“三农”是促进“三农”共享发展的总基调。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逐步推进“三农”的共享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发展阶段,考虑了“三农”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定位,从而通过发挥制度优势从全局视角推进“三农”的渐进共享。一方面,通过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调动全社会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工作。

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三农”共享发展经验是对中国共产党“三农”共享发展实践的总结,将指导未来中国“三农”领域的发展。此外,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域的经验也为世界“三农”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如粮食安全的保障、精准扶贫和城镇化的推进等。在粮食安全方面,中国的粮食生产、储备、支持等粮食安全体系,为人多地少和以小农经营为主体的国家提供了经验。在精准扶贫方面,中国共产党标本兼治的精准扶贫举措,为世界提供了减贫的中国方案。在城镇化发展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快速且平稳有序,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在转型期出现大量的无业游民和贫民窟现象,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三农”的共享发展实践与成就,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难题提供了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农”共享发展思想的先进性。


四、迈向第二个百年进程中“三农”发展目标展望:共享发展的阶段与格局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共享发展理念从发展目的论和全面发展论角度赋予了最新阐释,共享发展内涵的深度、广度、高度有了进一步扩充,具体内容也从全民享有向全面享有延伸,要求让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个方面都能有获得感。基于新发展阶段共享发展理念的升华,迈向第二个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除了要巩固、接续和完善先前改革实践成果之外,还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要通过权利分享与制度建设创造公平的环境,把共享发展作为激活乡村振兴与“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合理的共享不仅是目标,也是手段。迈向新征程中,必须要通过深化农村土地、集体资产等制度改革,建立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要素配置市场,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促进要素的合理流转,从而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要通过适当的资源共享机制、权利分享机制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建立乡村发展的内生机制,调动“三农”发展中“人”的因素,从而激活乡村的发展活力与动力。

二是要进一步破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创造条件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由于“三农”的基础性、贡献性、外部性,加之弱势性,“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三农”自身。因此,迈向第二个百年进程中,首要的必须是进一步破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要以消除“排斥性”为目标,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真正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略;要构建起有效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与农、城与乡、市民与农民的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三农”的全面发展,让农民更公平、更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要关注农民的全面发展。共享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人”的发展。中国目前已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仍存在物质保障的基础还不牢、水平还不高等问题。因此,迈向第二个百年进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农民的相对贫困问题。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会有更多的诉求和追求,还要进一步关注农民的全面发展,赋予农民更多的选择权与发展权,创造条件助力农民按自身意愿实现生活方式及身份的转变,进而实现安居乐业,这也有利于城乡要素的进一步优化配置,从根本上不断推进农业强、农村美与农民富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迈向第二个百年进程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将通过不断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机制全面解决因不同时期发展需要而运用二元结构制度安排导致的“三农”问题。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际,中国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将不再有二元体制界定的“三农”问题,而只有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农村区域问题、农业产业问题和农民职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