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COUNTY DEVELOPMENT RESEARCH
山东莱西:莱阳之西

莱西,山东省辖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境内气候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总面积1568.2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街道,另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莱西市常住人口720103人。


一、历史沿革

莱西市境内在 5000年前原始氏族社会就有先民定居。商朝时属莱夷地,西周属莱子国,东周属齐东境即墨地,秦属齐郡东境。西汉于境内置邹卢县,遗址在今望城街道古城庄村,公元前164年,隶胶东国。公元37年(东汉),撤邹卢县属挺县,隶东莱郡。59年,属昌阳县,隶北海国。470年(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长广县治移于今沽河街道长清村,556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徙胶东城(今平度),原城遂废。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在邹卢县治故址置卢乡县。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撤卢乡县,并入昌阳县,隶莱州。923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改昌阳县为莱阳县,至宋、金均隶莱州。元朝初隶益都路,后改隶般阳路。明、清隶登州府。1912年(民国元年),莱阳县隶胶东道。1928年5月废道,莱阳县改隶山东省第八专员公署。1940年5月,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胶东行署。1941年2月,莱阳县析出莱东县(始称行署),莱阳县习称莱西县,隶南海专区;10月,莱阳县析出莱西南县(始称行署),隶南海专区。1943年8月,莱阳县改隶西海专区。1944年11 月,隶南海专区。1950年3月,莱阳与莱西南两县合并,称莱西县;6月,改隶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西与莱阳两县合并,称莱阳县。1962年1月,莱西与莱阳两县分治,均隶烟台地区。1983年10月,莱西县改隶青岛市。1991年2月,撤莱西县,设莱西市。

aaa.png


二、自然地理

(一)自然环境。莱西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地势由西北边境向南逐步降低,过荣潍高速公路后逐步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4种。其中,低山占总面积的 2.4%,丘陵占42.4%,平原占40.6%,洼地占 14.6%。

境内北部蜿蜒起伏的低山小岭纵横交织。主要山脉有4支∶西部宫山脉,由平度市入境,山势最高;中部芝山脉,由招远市入境,除南墅镇北部群山集聚外,于大沽河、小沽河之间蜿蜒南下,经马连庄、南墅、日庄、院上、沽河等镇、街道,形成一纵贯北半市的隆脊,有白石山、福山、疾驹山、岘山、大架山、长院山等;东北部夭山脉,由招远市入境,向西南转向西延伸,于大沽河东形成一隆起,有莲花山、垛山、大埠顶、重青山、马银山等;东部为由莱阳市入境的铎山余脉,有萝卜山、凤凰山等。境内最高海拔427.8米,为南墅镇与平度市交界处的周家大山;最低海拔26米,位于店埠镇鲍家庄一带。

境内大小河流共61条,主属大沽河水系。大沽河纵贯市中部南流,小沽河沿市西境南流,洙河沿市东部南流,五沽河沿市南境西流。洙河、小沽河、五沽河分别于水集街道北张家庄村西南、院上镇大里村前、店埠镇韩家汇村西汇入大沽河,然后南流注入胶州湾。

境内气候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雨少、风大、多干旱;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秋季多晴干旱;冬季漫长干冷。年平均气温11.7℃,极端最高气温39.8C(2005年6月 24日),极端最低气温-21.1℃(1981年1月27日)。全年7月最热,平均气温 25.3℃;1月最冷,平均气温-3.3℃。降水量年平均为635.8 毫米,降水最多为 1420.4 毫个(1964年);最少仅377.0毫米(1981年)。最大降水量为172.7毫来(1997年8月20日)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东南风出现在4月到8月,西北风出现在9月到翌年3月,年平均风速为3.6米/秒。日平均气压为1007.6百帕。年平均日照时数 2656.3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 1423.5毫米。历年初霜出现日期为10月18日,最早为10月2日,最晚为11月2日;终霜结束日期为4月18日,最早为3月30日,最晚为5月 14日,无霜期183天。最大冻土深度为51厘米(1968年2月),共有3天。2018年平均气温 12.5℃,极端最高气温36.8℃,出现在8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4.6℃,出现在1月26日。年降水量为613.7毫米。日照时数2512.27小时。终霜日为4月2日,初霜日为10月25日,无霜期184天。

莱西市土壤总面积12.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46%。主要土壤种类有棕壤土类、潮土土类、砂姜黑土土类、水稻土土类、褐土土类、风沙土土类等。

(二)自然资源。莱西市土地总面积为15.69万公顷,农用地面积为12.3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67%。其中,耕地8.45万公顷,园地1.51万公顷,林地6316.87公顷,其他1.75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3.85%、9.61%、4.03%、11.18%。建设用地总面积2.45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64%。未利用地面积8932.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69%。

莱西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6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518.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60.1立方米,属缺水区。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建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 4座,小(二)型水库49座,塘坝447座,机电井1万多眼,总库容5.1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 2.16亿立方米。

境内已发现的各类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的有19种,以非金属矿为主。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钛、金3种,稀土矿产1种,以及伴生铌、伴生钽2种矿产;非金属矿产有重晶石、钾长石、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透辉岩、安山岩、砖瓦用黏土、伴生硫铁矿11种;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和地下水2种。优势矿种为石墨、沸石、透辉岩、金。已发现各类矿产地107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20处、矿点和矿化点79处。

动物资源除饲养的奶牛、肉牛、生猪、肉羊、鸡、鸭、鹅、兔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其中林中鸟类15目40科136种,占青岛地区鸟类资源种类的 45.9%,野生动物18种,陆栖、两栖爬行动物22种,森林昆虫298种,隶属14目102科。植物有树木种类和品系 58科250余种,国家级古树名木65株,用于园林绿化的主要花木113种,草木花卉、宿根花卉101种。野生植物有山枣树等;有木本药用植物26种,草本药用植物 63种。

bbb.png


三、城市概况

近年来,莱西市重视并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全域规划、统筹城乡、梯次推进,构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格局,加快宜居幸福新莱西的建设步伐,率先实现在青岛北部的绿色崛起。截至2018年底,城市规划区面积539平方千米,主城区建成区面积36.09平方千米,建成区人口32万余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1.97%,绿化覆盖率达到44.54%,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 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村庄覆盖率达到 100%。

(一)城乡发展格局编制规划。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科学规划、特色规划为先导,秉呈"优化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发展,体现人文精神"的理念,优化城市布局,为打造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城市夯实基础。2018年,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规纲要成果已于8月11日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审查,并按照审查意见完成总规成果,于9月10日与青岛市规划局进行了对接,9月14日将总规成果上报省住建厅,10 月 12 日莱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成果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审查,面向社会公示。编制主城区40平方千米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北扩南调、西进东拓、提升中部、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轴四片"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18年5月15日通过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完善。在各专项规划编制方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市城规委研究同意,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已完成初步成果,根据总规方案对各专项规划成果做进一步调整。完成青岛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姜山新城80平方千米总体规划调整,社区、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

"多规合一"工作有序开展,已完成初步成果,收集整理涉及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水利、交通、市政等11个部门规划成果 48项,梳理落实各类重点项目;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初步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完成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差异图斑比对、建档工作,并提出了差异图斑消除建议。建设信息平台和规划数据库,纳入到信息平台中。全市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姜山新城为次中心,以小城镇为区域中心,梯次发展的城镇发展体系。

(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莱西市抓住承办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实施海绵城市项目,城市发展提速升级,生态宜居幸福城市渐成规模。投资1.5 亿元,组织实施南京路道路提升工程(国道 309线至国道204线),全长 7150米,计划铺设雨水管道7200米、污水管道2700米,整砌路边水沟4800米,翻修道路1.54万平方米,网点房门前罩面6.16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3.24万平方米,改造路灯320基,绿化移植8.36万平方米,电力缆线套管下地7750米,通信线缆下地3500米。投资近2亿元实施农村污水主管网配套工程,涉及全市12个镇街,铺设污水主管网120余千米,逐步实现城镇污水主管网全覆盖;投资4.59 亿元组织实施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设项目,采用焚烧发电技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包括设计日处理规模为9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日处理规模为3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及配套设施等,项目采取BOT模式运营,2018年5月开工建设,2019年建成投入试运行。市文化中心、休闲体育公园、规划展览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正式投入使用。城市道路品质和通行能力增强,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cc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