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COUNTY DEVELOPMENT RESEARCH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1949年至今)

户籍制,又称户口制,是一种以户为单位的人口管理办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均建基于此项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历经多次调整改革,其功能和价值不断优化,与我国城乡关系紧密交织。让我们从历年出台的户籍制度政策文件出发,回顾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1949-1977年 二元户籍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首先在城市管理中实行新的户籍管理办法。为保证建国初期治安环境的稳定以及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1958年起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使之与粮油供给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挂钩,以缓解城市物资供求严重失衡的困境,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表1 1949-1977年国家户籍政策一览

image.png


二、1978-2011 二元户籍逐步松动

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得人口的乡城流动既有需求也有条件,农民工成为非农产业中的主力军,政府开始适时松动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约束;九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需求巨大,“民工潮”现象此起彼伏。此时我国户籍政策也顺势展开调整,但大中城市的落户门槛依然很高;21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一系列制度壁垒基本打通,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重心逐渐向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过渡。

表2 1978-2011年国家户籍政策一览

image.png


三、2012年至今 户籍制度改革多领域推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改革目标,以放宽落户条件为基本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户籍制度的系统性改革。

表3 2012年至今国家户籍政策一览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