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贺雪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一、作者简介
贺雪峰,湖北荆门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湖北省深改组专家组成员。被多个部委聘为专家或顾问。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长期坚持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在城乡治理、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土地制度、社会政策、乡村文化、社会理论、基层政治、城市化等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著述,发表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00余篇次,是“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作品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当前中国乡村,乡村政治规范、基本社会秩序、土地利益分配、村社集体功能、乡村共同体塑造、财政资源使用、自给自足经济与互联网下乡等方面都在遭受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出现空心化和萧条化的同时,也发生着剧烈的经济分化。乡村治理中滋生出贿选、富人治村、刁民化和社会排斥等等问题。
作者强调,在乡村政治、资源下乡、土地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展开多元探索。探索的核心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农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本书涉及治理乡村的诸多问题,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集作者近年研究之大成,是该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三、精彩书评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很早便做出了这一断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中国,逐渐朝现代中国转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7.53%(2016年)。也就意味着,大约有5.8亿人仍为农村居民。农村,曾经是传统中国的立国根基,不过,城市似乎才是未来世界的主角。如何安放农村,如何治理农村,如何使农民富裕起来,每年“两会”期间,“三农”工作如何做好,都被政府列在特殊位置。在这一背景下,《治村》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治村》的作者贺雪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他领导的学术团队有“华中乡土派”的美誉。在最近几年,贺雪峰及其学术团队先后走访了东南沿海、中部地区、西北地区的农村,又结合中国农村政策的历史,深入其中,多方调研,既见证了中国农村治理中的创新之举,又细心地注意到了农村工作的不足、问题,乃至危机,在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下,是一颗关注现实的温热之心。
四、全书目录
一 谁当村干部:能人、狠人与富人
富人治村与村政的开放性
富人代表人民
鲁中的富人治村
发达地区的贿选
苏南村干部的由土变流
陕西眉县的富人治村
赣南村干部的收入
村干部收入与职业化
村医村教与村治
负担不重的人成为中西部村治的中坚
农业型地区村干部的演变
二 村庄政治与农民参与
无公德的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刁民
讲理与讲狠
维稳不能回避矛盾
鲁中土地调整与村庄善治
开会形成村民共识
三 资源下乡与农民参与
以工代赈的问题
土地整理中的农民参与
转移支付应注重农民参与
财政资源应该如何下乡
清远农村的资金整合
村级债务是村治的溃疡
无核的乡村,转移支付无法救生活力
四 村治的制度探索
小政府与便民服务平台的悖论
小概率事件与基层治理的困境
利益越多乡村治理的制度就越复杂
中西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监督机制
幸福村落建设的秘诀
基层治理必须简约低成本
苏南的能人治村与中国村治的几种类型
上海的乡村治理:在西部与东部之外的村庄类型
五 村治的社会基础:阶层、派性、宗族
农民分化如何影响村治
从乡村利益共同体到分利秩序
征地拆迁催生派性政治
贫穷的村集体不能承担村治之责
赣南的宗族力量与村治
清远农村的自治下移
鲁中的小亲族与村庄政治
六 村治的动力
中国村治模式必须多样化
内生与外生:两种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
上级与下级:责权利不对称分配问题
基层创新造就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