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徐勇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
一、作者简介
徐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主持大型中国与世界农村调查,是国内*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者之一。
二、作品简介
当今的乡村社会不再是国家悬浮之上的,而是国家融入其中的社会。这一过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诸多经验教训。本书立足现代国家整合视角,在观照传统中国底色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晚清新政以来百余年间我国乡村改造与建设的全历程,深入辨析了其中的体制、机制、成效、规律,进而探讨了当下乡村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走向。
三、精彩书评
书的标题即表达了全书主题:“国家化”指具有现代特性的国家将国家意志输入传统社会的各个部分,使社会被国家所渗透;“农民性”指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想联系所赋予农民的社会特性;“乡村整合”指现代国家的政治主体通过一系列行为改造和改变传统乡村,将分散的、城乡分割的乡村社会与现代国家联结为一体,使农民与国家呈现出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全书主题则是在现代中国,国家是如何渗透农村、改造农民,由此巩固现代国家统治基础的,此即“乡村整合”。在给清概念、研究脉络和方法论后,本书就从多个方面向我们呈现了该运动的不同纬度。在每一个方面,作者的写作逻辑都是相似的:1.界定概念/阐明其重要性。2.该主题在传统中国、民国时期、新中国的形态。3.该主题的乡村整合如何推动了国家化。
绪论中作者在交代自己的研究视角,总结了乡村研究常用的“自下而上”视角的四大缺陷,并基于此提出要带回“自上而下”视角(即国家作为行动主体)。这四大缺陷总结很好,分别是:只见社会不见国家(但其实二者不可分离)、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结论可推广性不足)、只见描述不见解释(缺乏理论分析)、只见传统不见走向(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对立)。
四、全书目录
绪 论 乡村治理的现代国家整合视角
一、视角: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二、定位:国家成长与国家转型
三、结构:国家一体化与离散的农民社会
四、功能:国家改造乡村与乡村回应国家
第一章 政权、政党与群众:乡村的政治整合
一、集中与渗透:政权下乡
二、政权整合的官僚制与理性化
三、组织与动员:政党下乡
四、政党整合的精英制与社会化
五、吸纳与参与:民主下乡
六、群众整合的草根性与行政化
第二章 土地、产品与劳动:乡村的资源整合
一、统一归公:土地的国家化
二、“责任田”:主人的重构
三、统一征购:产品的国家化
四、“瞒产私分”:无权者的抵制
五、统一调配:劳动的国家化
六、“出工不出力”:弱者的武器
第三章 动员、任务与命令:乡村的行政整合
一、动员:行政机制的渗透
二、群众运动与运动群众
三、任务:行政机制的介入
四、任务的贯彻、落实与应付
五、命令:行政机制的扩张
六、“一刀切”与多样化
第四章 政策、法律与规约:乡村的制度整合
一、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
二、“土政策”与政策整合的复杂性
三、伴随“政权下乡”的“法律下乡”
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同一、冲突和整合
五、伴随“民主下乡”的“村规民约”
六、“破家为国”与家庭制度的重建
第五章 计划、市场与服务:乡村的经济整合
一、自然自由到计划干预
二、突破大一统体制的自主行为
三、重建农民认同的市场化改革
四、市场化进程中的国家调控
五、国家对乡村经济的服务性渗透
六、完善公共服务中实现国家的再建构
第六章 汲取、分配与投入:乡村的财政整合
一、“皇粮国税”:国家的汲取与渗透
二、负担:财政合法性与国家认同
三、“集体经济”:草根财政
四、草根财政的自治与他治
五、农业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
六、公众治理:乡村公共财政的建构
第七章 宣传、教育与文艺:乡村的文化整合
一、“宣传下乡”:阶级、政党和国家意识
二、改造与重构乡土意识形态的机制
三、“教育下乡”:从私塾到普及教育
四、乡村教育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五、“文艺下乡”:底层农民成为文艺主角
六、被政治形塑的农民形象及其机制
第八章 阶级、集体与社区:乡村的社会整合
一、“划成分”:家族社会到阶级社会
二、“摘帽子”:阶级社会的极化与消解
三、“集体化”:个体社会到集体社会
四、“大包干”:家庭基础上的集体社会
五、“社区化”:家庭社会到社区社会
六、“流动性”: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整合
第九章 消费、生育与健康:乡村的生活整合
一、“公共食堂”:生活集体化
二、“大锅饭”:散伙与回归
三、“计划生育”:生育行为国策化
四、“超生游击队”:逃避与适应
五、爱国卫生运动:医疗下乡
六、“移风易俗”与文明健康生活
第十章 话语、交通与信息:乡村的技术整合
一、全民扫盲:汉字简化
二、推广普通话:“官话”与方言
三、条条大路通首都:官道与小道
四、“村村通”:国家与农民的互动
五、信息传递:直接听到国家声音
六、互联互通:信息主体的生长
结语 成长中的现代国家与消逝中的传统农村
一、从国家改造到新农村建设
二、单向的国家化与复杂的农民性
三、简单整合与有机整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