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郡县制的展开》
[日本]纸屋正和 著
朱海滨 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年4月
一、作者简介
纸屋正和,1947年生,鹿儿岛县人。九州大学文学博士。历任福冈大学人文学部讲师、助教授、教授。专攻秦汉史。著有《漢時代における郡県制の展開》(朋友书店,2009年)及论文多篇。
二、译者简介
朱海滨,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90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5年7月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历史地理专业);1998年6月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史地理专业);2003年9月再获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文化形态论专业东洋史分野)。2004年1月起进入本所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11年4月起)。出版专著《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译著《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森林和绿色的中国史》(山东书画出版社2013年)等,并在日本《东方学》、《东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三、内容简介
《汉代郡县制的展开》为纸屋正和先生多年两汉制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史料,对两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结构、展开过程与运作实态做了全面、精细和扎实的分析考察。全书以何种机关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处理实务的问题为中心,重点考察了西汉和东汉共计四百年间,郡、国和县、道、列侯国、邑的统治形态及吏员组织所发生的变化,并涉及了上计、考课制度的变迁。其中不少研究是国内研究鲜有涉及的方面,是汉代制度史研究的著作。
四、目录
序章 汉代郡县制研究的课题和视角
前言
一、郡县制先行研究的讨论
二、本书的考察范围及考察内容
三、本书所引用的历史资料
第一编 西汉前半期地方行政的状况
第一章 西汉前半期县、道的行政
前言
一、县、道的管辖事务
二、县、道吏员组织的系谱和职能
三、西汉初期县、道的吏员组织
结语
第二章 西汉前半期郡国的职掌和二千石的任用
前言
一、郡、国掌管的任务
二、郡、国任务的界限
三、高祖、惠帝、吕后时期郡、国二千石的任用
结语
第三章 文帝、景帝时期郡县支配的变化征兆
前言
一、文帝、景帝时期郡、国二千石任用的变化征兆
二、显示县、道行政界限的诸事例
三、县、道吏员的不法行为与郡、国二千石作为监察官职能的强化
四、由劝农来看县、道吏员的局限
结语
第二编 武帝时期郡县制的展开第四章 武帝时期郡、国的守、相职权强化
前言
一、守、相职权强化的情形
二、上计制度的充实——职权强化的背景之一
三、察举制度的整顿——职权强化的背景之二
四、守、相对征收租赋的干预—一职权强化的背景之三和强化的过程
五、县、道吏员组织的改变和地方官回避本籍地任用制度的强化
结语
第五章 武帝的财政增收政策与郡、国、县、道
前言
一、财政增收政策的担当官署
二、中央直属官署和郡、国、县、道
三、财政增收政策与郡、国、县、道的性质
结语
第三编 西汉后半期郡县制的诸相
第六章 西汉后半期郡、国及其守、相规制的强化
前言
一、对郡、国及其守、相间接规制的强化
二、上计、考课制度的展开
三、上计、考课的局限
结语
第七章 西汉后半期的中央政界和郡、国
前言
一、轻视郡、国二千石的风潮
二、由郡、国二千石录用为公卿
三、外戚、佞幸政权和郡、国的二千石
四、中央政界和地方行政
结语
第八章 尹湾汉墓简牍和上计、考课制度
前言
一、先行研究中所见的上计、考课制度的程序
二、尹湾汉墓简牍中郡政相关木牍的性质
三、五号木牍正面(“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的探讨
结语
第四编 县、道的长吏和郡、县的属吏组织——郡县吏员组织的变迁
第九章 西汉末地方官府的构成——从吏员设置状况考察
前言
一、西汉时期郡、县的吏员组织和汉律
二、不置县尉的县、列侯国
三、东海郡乡数和乡的构成
四、百石之吏和斗食、佐史
结语
第十章 两汉时期县、道长吏的任用形态及其变迁
前言
一、西汉前半期县、道的长吏的地位
二、西汉前半期县、道长吏的任用
三、西汉后半期以后县、道长吏的任用
四、东汉时期县、道长吏任用的变迁
五、汉代官制史上的二百石关口
结语
第十一章 两汉时期郡府、县廷的属吏组织和郡、县关系
前言
一、西汉后半期以郡、国的守、相为中心的行政局限
二、郡府、县廷属吏组织的再探讨
三、郡、国和县、道关系的变迁
结语
附章 王莽时期的地方行政
前言
一、王莽的地方行政改革
二、王莽地方行政改革的局限
三、东汉郡县制的恢复
结语
第五编东汉时期地方行政的停滞
第十二章 东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和三公制度
第十三章 东汉时期地方行政的变迁
终章 汉代的郡县制和州牧、刺史
后记
编者后记